頂管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聲明:您必須遵守我們的協議,如果您下載了該資源行為將被視為對《電天下賬號管理規范》全部內容的認可,本網站資源來自原創,僅供用于學習和交流,請勿用于商業用途。如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舉報本資源,我們將及時審核處理!
頂管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文本預覽
頂管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工程概況
×××路位于×××。道路紅線寬度為100米,為機非分流的城市快速路。污水
管位于道路中心線南側15.5米,管徑為φ1200,平均埋深為6.5~7.0米。頂管
工程分二段,第一段從21#井開始,穿越×××向東,在35#井處向南折入泵站
至泵站進水閘門井,長度約632米;第二段從51#井開始至52#井結束,主要是
穿越×××,長度為120米。
頂管工程工作量:752米管道頂進(φ1200)、6只頂管沉井、2只頂管工作坑。
第一章 沉井施工
沉井施工程序:
基坑測量放樣?基坑開挖?刃腳墊層施工?立井筒內模和支架?鋼筋綁扎
?立外模和支架?澆搗混凝土?養護及拆模?封砌預留孔?井點安裝及降水?
鑿除墊層、挖土下沉?沉降觀察?鋪設碎石及混凝土墊層?綁扎底板鋼筋、澆
搗底板混凝土?混凝土養護?素土回填。
第一節 基坑測量放樣
根據沉井設計圖紙和工程地質報告所揭示的地質情況,沉井基坑開挖深度取2
米,沉井刃腳外側面至基坑邊的工作距離取2米,基坑邊坡采用1:1。整平場地
后,根據沉井的中心座標定出沉井中心樁、縱橫軸線控制樁及基坑開挖邊線。施
工放樣結束后,須經監理工程師復核準確無誤后方可開工。
工作井、接收井基坑布置示意見附圖。
第1頁第二節 基坑開挖
經監理工程師認可的基坑開挖邊線確定后,即可進行挖土工序的施工。挖土采用
1米3的單斗挖掘機,并與人工配合操作?;拥酌娴母∧鄳宄蓛舨⒈3制?br/>整和干燥,在底部四周設置排水溝與集水井相通,集水井內匯集的雨水及地下水
及時用水泵抽除,防止積水而影響刃腳墊層的施工。
第三節 刃腳墊層施工
刃腳墊層采用砂墊層和混凝土墊層共同受力。
1.3.1砂墊層厚度的確定
砂墊層厚度H可采用如下計算公式計算:
N/B+γ H≤[σ]
砂
根據計算結果,無論是工作井還是接收井,砂墊層厚度H均為 60(厘米)。
砂墊層采用加水分層夯實的辦法施工,夯實工具為平板式振搗器。
1.3.2混凝土墊層厚度的確定
混凝土墊層厚度可按下式計算公式計算:
h=(G /R-b)/2
0
根據計算結果,混凝土墊層厚度h為10~15厘米(工作井為15厘米,接收井為
10厘米)。
混凝土墊層表面應用水平儀進行校平,使之表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第四節 立井筒內模和支架
由于頂管沉井高度達8米左右,因此,井身混凝土分三節澆搗,內模同樣分三節
按裝。井筒模板采用組合鋼模與局部木?;ハ啻钆?,以保證內模的密封性。
刃腳踏腳部分的內模采用磚砌結構,寬度與刃腳同寬。井身內模支架采用空心鋼
第2頁管支撐。鋼管支架必須架設穩固,如有必要,可采用對撐支架,增加內模的穩定
性。
第五節 鋼筋綁扎
鋼筋的表面應潔凈,使用前將表面油漬、鱗銹等清理干凈;鋼筋應平直,無
局部彎折,成盤的鋼筋均應調直;預制構件中的主鋼筋均采用對焊、焊接并按照
有關規定抽樣送檢;鋼筋接頭應互相錯開,并嚴格按照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
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92)中的有關規定執行;現場鋼筋綁扎時,其交
叉點應用21#鐵絲綁扎結實,必要時用電焊焊牢。
鋼筋規格、尺寸應符合設計圖紙要求和規定,綁扎鋼筋時應采用撐件將二層鋼筋
位置固定,保證鋼筋設計間距。為了保證保護層的厚度,應在鋼筋與模板之間設
置同強度標號的水泥砂漿墊塊,墊塊應與鋼筋扎緊并互相錯開。
鋼筋綁扎完成后,應上報監理工程師進行隱蔽驗收。隱蔽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
立外模。
第六節 立外模和支架
鋼筋綁扎驗收后,應進行架立外模和支架。井壁內外模用串心螺絲固定,串
心螺絲采用φ16的圓鋼,中間設置止水片,兩端設置鐵片控制井壁厚度尺寸,
圓鋼兩端頭上鉸成螺紋,用定制鋼螺帽固定,拆模時拆去鋼螺帽,割去外露部分,
再用同標號防水砂漿二度抹平,確保不滲水。外模支架必須穩、牢、強,保證在
澆搗混凝土時,模板不變形,不跑模。
第七節 澆搗混凝土
模板和支架工序完成后,必須經監理工程師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混
凝土的澆搗。為縮短施工周期和保證工程質量,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泵送混凝
土可將輸送管的軟管直接放入澆搗段,距離澆搗面1米左右,保證混凝土不離析。
第3頁混凝土澆搗前應嚴格檢查各種預留孔、預留管和預埋件的位置和幾何尺寸,嚴禁
漏放和錯放。
混凝土振搗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振搗棒插入時應離開鋼筋,但應防止混凝土
振搗不勻和振搗過密而產生混凝土離析現象的發生?;炷猎趽v振時應注意和隨
時檢查模板受力和鋼筋受力的情況,防止模板因混凝土振搗的原因而跑模。
井身澆搗混凝土分三段施工:
工作井——總高度為8.43米,分三次澆搗完成,一次下沉。第一次澆搗刃腳部
分,高度2.4米,標高-5.73~-3.33米;第二次澆搗高度3米,標高-3.33~
-0.33米;第三次全部澆搗完成,澆搗高度3.03米,標高-0.33~+2.70米。
接收井——總高度為7.85米,分三次澆搗完成,一次下沉。第一次澆搗刃腳部
分,高度2.0米,標高-5.15~-3.15米;第二次澆搗高度2.9米,標高-3.15~
-0.25米;第三次全部澆搗完成,澆搗高度2.95米,標高-0.25~+2.70米。
采用分段澆搗混凝土時,嚴格按規范要求做好施工縫。施工縫做成凸縫,并在后
澆時將連接處的混凝土鑿毛,并用水清洗干凈,澆搗時先用12%的UEA砂漿座漿,
然后輕倒第一層混凝土并振搗密實,以免形成蜂窩,影響沉井的質量。
在混凝土澆搗過程中,還應做好混凝土的試塊工作,保證質保資料的完善。
第八節 養護及拆模
混凝土澆搗完成后應及時養護,養護方法可采用自然養護和塑料膜覆蓋法。在養
護過程中,對混凝土表面需澆水濕潤,嚴禁用水泵噴射而破壞混凝土。養護時應
確?;炷帘砻娌话l白,至少養護七天以上。養護期內,不得在混凝土表面加壓、
沖擊及污染。
在拆模時,應注意時間和順序。拆模時間控制在混凝土澆搗后的3~4天內進行,
過早或過晚的拆模對混凝土的養護都是不利的;拆模順序一般是先上后下,小心
謹慎,以免對混凝土表面造成破壞。對于分段澆搗混凝土部位,應保留最后一排
模板,利于向上接模。
第4頁第九節 封砌預留孔
嚴格按照設計圖紙的要求,設置和封砌各種預留孔,并保證在沉井下沉過程
中,預留孔內不滲水。
第十節 井點安裝及降水
為確保沉井平穩下沉,采用排水下沉法施工。用井點抽除地下水,降低地下
水位,井點在基坑外周布置,并至少預抽七天后,方可開始挖土。
第十一節 鑿除墊層、挖土下沉
沉井下沉需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方可開始挖土下沉。下沉時,應先鑿
工程概況
×××路位于×××。道路紅線寬度為100米,為機非分流的城市快速路。污水
管位于道路中心線南側15.5米,管徑為φ1200,平均埋深為6.5~7.0米。頂管
工程分二段,第一段從21#井開始,穿越×××向東,在35#井處向南折入泵站
至泵站進水閘門井,長度約632米;第二段從51#井開始至52#井結束,主要是
穿越×××,長度為120米。
頂管工程工作量:752米管道頂進(φ1200)、6只頂管沉井、2只頂管工作坑。
第一章 沉井施工
沉井施工程序:
基坑測量放樣?基坑開挖?刃腳墊層施工?立井筒內模和支架?鋼筋綁扎
?立外模和支架?澆搗混凝土?養護及拆模?封砌預留孔?井點安裝及降水?
鑿除墊層、挖土下沉?沉降觀察?鋪設碎石及混凝土墊層?綁扎底板鋼筋、澆
搗底板混凝土?混凝土養護?素土回填。
第一節 基坑測量放樣
根據沉井設計圖紙和工程地質報告所揭示的地質情況,沉井基坑開挖深度取2
米,沉井刃腳外側面至基坑邊的工作距離取2米,基坑邊坡采用1:1。整平場地
后,根據沉井的中心座標定出沉井中心樁、縱橫軸線控制樁及基坑開挖邊線。施
工放樣結束后,須經監理工程師復核準確無誤后方可開工。
工作井、接收井基坑布置示意見附圖。
第1頁第二節 基坑開挖
經監理工程師認可的基坑開挖邊線確定后,即可進行挖土工序的施工。挖土采用
1米3的單斗挖掘機,并與人工配合操作?;拥酌娴母∧鄳宄蓛舨⒈3制?br/>整和干燥,在底部四周設置排水溝與集水井相通,集水井內匯集的雨水及地下水
及時用水泵抽除,防止積水而影響刃腳墊層的施工。
第三節 刃腳墊層施工
刃腳墊層采用砂墊層和混凝土墊層共同受力。
1.3.1砂墊層厚度的確定
砂墊層厚度H可采用如下計算公式計算:
N/B+γ H≤[σ]
砂
根據計算結果,無論是工作井還是接收井,砂墊層厚度H均為 60(厘米)。
砂墊層采用加水分層夯實的辦法施工,夯實工具為平板式振搗器。
1.3.2混凝土墊層厚度的確定
混凝土墊層厚度可按下式計算公式計算:
h=(G /R-b)/2
0
根據計算結果,混凝土墊層厚度h為10~15厘米(工作井為15厘米,接收井為
10厘米)。
混凝土墊層表面應用水平儀進行校平,使之表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第四節 立井筒內模和支架
由于頂管沉井高度達8米左右,因此,井身混凝土分三節澆搗,內模同樣分三節
按裝。井筒模板采用組合鋼模與局部木?;ハ啻钆?,以保證內模的密封性。
刃腳踏腳部分的內模采用磚砌結構,寬度與刃腳同寬。井身內模支架采用空心鋼
第2頁管支撐。鋼管支架必須架設穩固,如有必要,可采用對撐支架,增加內模的穩定
性。
第五節 鋼筋綁扎
鋼筋的表面應潔凈,使用前將表面油漬、鱗銹等清理干凈;鋼筋應平直,無
局部彎折,成盤的鋼筋均應調直;預制構件中的主鋼筋均采用對焊、焊接并按照
有關規定抽樣送檢;鋼筋接頭應互相錯開,并嚴格按照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
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92)中的有關規定執行;現場鋼筋綁扎時,其交
叉點應用21#鐵絲綁扎結實,必要時用電焊焊牢。
鋼筋規格、尺寸應符合設計圖紙要求和規定,綁扎鋼筋時應采用撐件將二層鋼筋
位置固定,保證鋼筋設計間距。為了保證保護層的厚度,應在鋼筋與模板之間設
置同強度標號的水泥砂漿墊塊,墊塊應與鋼筋扎緊并互相錯開。
鋼筋綁扎完成后,應上報監理工程師進行隱蔽驗收。隱蔽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
立外模。
第六節 立外模和支架
鋼筋綁扎驗收后,應進行架立外模和支架。井壁內外模用串心螺絲固定,串
心螺絲采用φ16的圓鋼,中間設置止水片,兩端設置鐵片控制井壁厚度尺寸,
圓鋼兩端頭上鉸成螺紋,用定制鋼螺帽固定,拆模時拆去鋼螺帽,割去外露部分,
再用同標號防水砂漿二度抹平,確保不滲水。外模支架必須穩、牢、強,保證在
澆搗混凝土時,模板不變形,不跑模。
第七節 澆搗混凝土
模板和支架工序完成后,必須經監理工程師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混
凝土的澆搗。為縮短施工周期和保證工程質量,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泵送混凝
土可將輸送管的軟管直接放入澆搗段,距離澆搗面1米左右,保證混凝土不離析。
第3頁混凝土澆搗前應嚴格檢查各種預留孔、預留管和預埋件的位置和幾何尺寸,嚴禁
漏放和錯放。
混凝土振搗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振搗棒插入時應離開鋼筋,但應防止混凝土
振搗不勻和振搗過密而產生混凝土離析現象的發生?;炷猎趽v振時應注意和隨
時檢查模板受力和鋼筋受力的情況,防止模板因混凝土振搗的原因而跑模。
井身澆搗混凝土分三段施工:
工作井——總高度為8.43米,分三次澆搗完成,一次下沉。第一次澆搗刃腳部
分,高度2.4米,標高-5.73~-3.33米;第二次澆搗高度3米,標高-3.33~
-0.33米;第三次全部澆搗完成,澆搗高度3.03米,標高-0.33~+2.70米。
接收井——總高度為7.85米,分三次澆搗完成,一次下沉。第一次澆搗刃腳部
分,高度2.0米,標高-5.15~-3.15米;第二次澆搗高度2.9米,標高-3.15~
-0.25米;第三次全部澆搗完成,澆搗高度2.95米,標高-0.25~+2.70米。
采用分段澆搗混凝土時,嚴格按規范要求做好施工縫。施工縫做成凸縫,并在后
澆時將連接處的混凝土鑿毛,并用水清洗干凈,澆搗時先用12%的UEA砂漿座漿,
然后輕倒第一層混凝土并振搗密實,以免形成蜂窩,影響沉井的質量。
在混凝土澆搗過程中,還應做好混凝土的試塊工作,保證質保資料的完善。
第八節 養護及拆模
混凝土澆搗完成后應及時養護,養護方法可采用自然養護和塑料膜覆蓋法。在養
護過程中,對混凝土表面需澆水濕潤,嚴禁用水泵噴射而破壞混凝土。養護時應
確?;炷帘砻娌话l白,至少養護七天以上。養護期內,不得在混凝土表面加壓、
沖擊及污染。
在拆模時,應注意時間和順序。拆模時間控制在混凝土澆搗后的3~4天內進行,
過早或過晚的拆模對混凝土的養護都是不利的;拆模順序一般是先上后下,小心
謹慎,以免對混凝土表面造成破壞。對于分段澆搗混凝土部位,應保留最后一排
模板,利于向上接模。
第4頁第九節 封砌預留孔
嚴格按照設計圖紙的要求,設置和封砌各種預留孔,并保證在沉井下沉過程
中,預留孔內不滲水。
第十節 井點安裝及降水
為確保沉井平穩下沉,采用排水下沉法施工。用井點抽除地下水,降低地下
水位,井點在基坑外周布置,并至少預抽七天后,方可開始挖土。
第十一節 鑿除墊層、挖土下沉
沉井下沉需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方可開始挖土下沉。下沉時,應先鑿
AIGC
"頂管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是針對地下管道施工中采用頂管技術進行的一種詳細規劃和管理文件。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 工程概述:介紹頂管工程的基本信息,如工程項目名稱、地理位置、管道直徑、長度、材質、用途等。
2. 項目背景與必要性:分析頂管施工的原因,例如避開地面建筑物、道路、管線等已有設施,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以及施工的技術經濟性比較。
3. 施工方案:明確頂管設備的選擇(如液壓或機械頂管機)、施工工藝流程(包括工作坑開挖、管道預制、頂進、出土、接頭處理、穿越段加固等步驟),并提供相應的技術參數和安全措施。
4. 施工進度計劃:制定詳細的施工時間表,包括各個階段的目標完成日期及關鍵節點的時間安排。
5. 資源配置:列出所需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需求,包括機械設備、勞動力、材料供應、施工場地租賃等,并確保滿足施工要求。
6. 安全環保措施:提出在施工過程中防止事故、保護環境的具體措施,如防塵降噪、地層保護、廢水廢氣處理等。
7. 應急預案:編制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如地質變化、機械設備故障、天氣影響等情況下的應急處理方案。
8. 質量保證體系:闡述質量控制目標、方法和程序,以及相關的檢測驗收標準。
9. 經濟效益評估:對整個頂管工程的成本預算、經濟效益進行預測和分析,以論證項目的可行性。
總之,頂管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是一個全面指導頂管施工全過程的技術管理文件,旨在確保工程的安全、高效、優質完成。
相關資源推薦